北京汇尔宝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乳业面临洗牌,洋奶粉蚕食市场半壁江山

编辑:北京汇尔宝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时间:2018/12/04
在国产奶粉屡屡遭受负面新闻的时候,洋奶粉却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

近日,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在中国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与全产业链模式研讨会上透露,目前洋奶粉已抢占50%的市场份额,国产奶粉的产业链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

与之对应,一场由政府牵头的我国乳品行业大清理正在进行中。按照政府《关于在乳品行业开展项目(企业)审核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重新申领生产许可证。

在新一轮整合中,中国乳业能否洗牌重生?

转播到腾讯微博

洋奶粉蚕食市场

洋奶粉已占据我国奶粉市场半壁江山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

近日,美赞臣婴幼儿奶粉传出将涨价8%,一时间洋奶粉涨价风声再起。从去年开始,洋奶粉已经先后多次提价。这背后隐藏的真相是,洋奶粉已经逐步掌控了我国奶粉行业的定价权。

“现在洋奶粉确实凶猛,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洋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已经占据了80%~90%的市场份额,国产奶粉在高端市场的份额受到严重挤压。”上海铭泰铭观乳业咨询公司总经理劳兵告诉记者。

而据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透露,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但此后很大部分消费者转向洋奶粉,目前洋奶粉已占据我国奶粉市场的半壁江山。

究其原因,劳兵介绍,一方面因为惠氏、雅培等洋品牌调整产品线,推出适合二线城市的中低端产品;二是洋品牌的渠道已经逐步下沉到地级市的卖场、医院,并且陆续在当地设立了直供商。此前,我国二线城市及以下市场原本是国产奶粉的“大本营”。

一位山东省临沂市的内资奶粉经销商向记者证实,近两年,惠氏已进入临沂市的医院渠道,但国产奶粉除了圣元外,贝因美、雅士利、飞鹤等主要品牌都没有进入当地的医院渠道。

不仅如此,原先广泛使用于酸奶、复原乳、乳饮料的生产,以及烘焙、糕点、糖果等食品企业的国产大包装奶粉,也受到进口大包装奶粉的巨大冲击。马莹透露,2010年前11个月,进口大包装奶粉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7.06万吨。

广州市奶类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王丁棉告诉记者,在2008年之前,我国每年进口的大包装奶粉基本上没有超过15万吨,三聚氰胺事件后大量乳品、食品企业拒用国产大包装奶粉,这给进口大包装奶粉提供了进入的机会。

“2010年近40万吨的进口大包装奶粉,相当于350万吨鲜奶,这占到了我国鲜奶产量的10%左右,而2011年预计进口将突破50万吨,这种增长势头继续下去绝对不是好事,国产奶粉产业链将受到冲击。”王丁棉如此表示。

价格倒挂的怪圈

冲击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

做进口大包装奶粉业务的珠海市澳诚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明峰告诉记者,1月18日新西兰奶粉最新拍卖,全脂奶粉涨价1.5%,脱脂奶粉涨价5.6%,而且最近几次拍卖的价格都在一路上扬。

这意味着,国内使用进口大包装奶粉的企业将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而背后潜在的威胁是,洋奶粉的大举进入已经对我国奶粉产业链构成威胁。

陕西省西安市乳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告诉记者,作为全国第三大奶粉生产省份,陕西省60%~70%的乳品企业生产大包装奶粉,2009年陕西省的奶粉产量在30万~40万吨,但2010年鲜奶收购价格上涨,再加上进口大包装奶粉相对国产同类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导致当地不少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2010年的产量比2009年少了10%~20%。

据了解,目前陕西省的鲜奶收购价格已经从低位的2.5元/千克,上升到现在每千克3.5元~3.6元,而最高收购价已经叫到了4.15元/千克。这意味着,一吨国产大包装奶粉的成本在3.5万元左右,而目前市场价是3.2万~3.3万元,“价格倒挂”导致很多奶粉加工厂无法运转。

中国乳业“清理门户”

一连串的恶性连锁反应开始显现。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奶粉加工厂开工不足,导致我国的鲜奶收购减少,从而使奶农利益受损。

而马莹站在农业部的立场也发出了类似的担忧,我国牛羊养殖业将受到挤压——进口奶粉每增加10万吨,将直接导致减少85万吨的生鲜乳的需求。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对乳品行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摸底与清理。按照政府《关于在乳品行业开展项目(企业)审核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乳品企业必须重新申领生产许可证,否则到2011年3月份没有领到许可证的企业将被责令退出市场。

据业内人士透露,为了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乳品企业必须配备相应检测设备,对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等64项指标进行自检。而这些设备投入少则200万~300万元,多则上千万元。

“这势必掀起一轮新的行业整合,估计有20%~30%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这也预示着政府下决心整顿乳品行业,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把不规范的企业清理出去。”业内人士分析。

与此同时,我国《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正征求意见,以后对问题进口奶粉将责令其召回。业内人士认为,洋品牌的“超国民”待遇有望就此终结。

“不过,中国乳业要从根本上改变洋奶粉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只有提高整个乳品产业的竞争力,尤其是把奶源管理好。”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如此表示。

近年来洋奶粉涨价事件

2010年一二月份,洋品牌奶粉推动了第一轮涨价潮,平均约涨价10%;

2010年4月份开始,雅培、施恩等参与了第二轮涨价,涨幅为5%~10%;

2010年七八月份,惠氏二段、三段、四段出厂价统一上调7%;

2011年1月份,雀巢正式上调部分成人奶粉价格5%~10%,澳优、贝因美跟风调整约10%;

近日传出美赞臣婴幼儿奶粉将提价的消息,涨幅在8%左右。